哈嘍小伙伴們 ,今天給大家科普一個小知識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的都會接觸到唐代詩人李紳是好官么(司空見慣的司空)方面的一些說法,有的小伙伴還不是很了解,今天就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關于唐代詩人李紳是好官么(司空見慣的司空)的相關內容。
大家熟知的典故是這樣的。
曾寫過《憫農二首》的詩人李紳,其“誰知盤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的詩句傳唱千年,飽含著他對辛勤耕作的底層農民的敬重與同情。
(相關資料圖)
可是李紳做了大官后就追求奢糜享樂了。一次他巡視到蘇州,設宴請劉禹錫探討詩文。席間,李紳安排家妓歌舞祝興。劉禹錫即興創作一首《贈李司空妓》:
高髻云鬟宮樣妝,
春風一曲杜韋娘。
司空見慣渾閑事,
斷盡蘇州刺史腸。
劉禹錫用這首詩,來表達自己對李紳這一高官階層奢靡的不滿,以及對苦難百姓的憐憫同情。那個當年寫《憫農》詩的李紳,褪變成忘卻初心使命的享樂主義者了。
很多人都以為李紳的官職就是“司空”,是大官 ,甚至百度上也有詞條這樣解釋。
我就來較較真兒!先看看“司空”的歷史沿革。
先秦時甲骨文作“司工”、“嗣工”,其主要工作是土木建筑。西周時,“司空”,位列三公,與六卿相當,與司馬、司寇、司士、司徒并稱五官,掌水利、營建之事;
秦朝由丞相、太尉、御史大夫為三公主政,不設“司空”;
漢初,無“司空”,漢成帝綏和元年,更名御史大夫為“大司空”。后經反復設置,于光武建武二十七年,去"大"字改為“司空”,掌水土事。與太尉、司徒合稱三公;
新朝(9年~23年)設大司空、大司徒、大司馬為三公;
三國時,“司空”與大司馬、大將軍、太尉、司徒合稱五府。魏蜀吳均置;
三國袁紹四世三公圖譜
兩晉南北朝時期,“司空”僅為大臣虛號,有叫“長史”有叫“司馬”不一,品秩一品;
唐朝(618年~907年)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三公正一品,作為大臣的加官及死后追贈,不置屬員。
唐朝的三公,包括“司空”,是虛銜,沒有機構,沒有編制,沒有衙門,更沒有辦事職員。
所以“司空”是唐朝皇帝在有功大臣死后,用來追贈大臣的正一品官職的。比如貞觀十七年(643年)魏徵(魏征)病死,李世民追贈魏徵為“司空”、相州都督,謚“文貞”。
也有特例:唐朝僅有一例在生前同時擔任“司空”、“司徒”,此人就是深受唐太宗李世民信任的長孫無忌。貞觀年間,長孫無忌拜尚書右仆射,遷司空、司徒兼侍中、檢校中書令,封趙國公。
綜上,文中主人翁李紳生前并沒擔任“司空”官職。但是逝后,真的被追贈“太尉”,謚文肅。這個“太尉”與“司空”是等同的官職,都是正一品。所以劉禹錫詩中所稱“司空”的官職,也算蒙對了吧。
明代大司馬牌坊
開卷有益,我們共同進步。
,